盐城籍学者李锦调查研究展览在我校(院)揭幕
盐城籍学者李锦调查研究展览14日在盐城市委党校揭幕,这是我国首个以学者调查研究为题材的大型展览。展览由江苏省社科联指导,盐城市社科联、盐城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主办,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淮人文研究院协办。

李锦是有“当代中国调查研究第一人”美誉的盐城乡贤,曾经受过邓小平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肯定他通过调查研究反映的许多“第一手情况”和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建议。李锦现任国企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中国国资国企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专家,是新华社原高级记者。曾任新华社西藏分社副社长、山东分社副社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在过去45年,李老相继从事新闻报道、理论研究、总结经验、政策解读与智库工作,长期坚持在一线调查研究。所写调查报告为40多位国家领导人批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影响的调查研究代表性人物。
这个展览,由农村改革、沂蒙精神、现代化进程、国企改革、扎根群众与社会影响等部分组成。以100个版面240幅照片展示李锦的调查研究经历,介绍36种方法。这个36法有“道”“法”“矩”“器”“方”“术”方面的。其中,“以深水抓活鱼”调研法获得万元户的线索、以炕头调研法发现市场经济萌芽、以“十六字写作法”完成对金融危机中天量信贷难题的破解,事例生动,故事性强,接底气,反映调研者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接到群众中调研的事迹。其中,李锦在沂蒙山区九间棚村蹲点35年、扎根9年的20个故事,生动感人,体现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感情。创造这些方法的过程,反映改革开放45周年的脉络,被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院长王立胜称为“一人调研史、半部改革史”。
展览的首批参观学习者,是盐城市委党校主体班的学员。学员们反映,在当前中央大兴调查研究时,展览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提供了样板,也提供了方法,解决了渡河的“桥和船”问题。

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包雅玮观看展览后说,李锦“蹲点式调研模式”,给人印象深刻。从展览的36法中,看到了调查研究必须带着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些方法实在、管用,而李锦为国为民情怀、艰苦奋斗作风、勤奋刻苦、执着于一事的专业精神,以调查研究推动改革发展的效果,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教育启示作用。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李锦向盐城市社科联、盐城市委党校、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赠书仪式。
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人大研究室、市政协研究室、盐阜大众报社、盐城广电总台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市委党校教师和主体班学员代表、驻盐高校社科处长、校地合作共建智库专家代表和部分市社科类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活动。
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