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才强市 助推绿色发展
发布:办公室           审核:办公室            来源:主体班项目组            日期:2022-11-22            [ ]

74期县处级进修班 曹杨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振奋人心,在细读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我认为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容丰富、鼓舞人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并要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作为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同一部分单列成章、集中表达、统筹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我们开展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秉持“敞开心扉,广纳英才”理念,围绕“人才工作整体实力跻身长三角地区和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定位,先后出台实施了“515”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新政、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等系列激励政策。今年着眼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又集成出台“1+7”政策体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12亿元,占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0%,是长三角地区投入比重最高的城市。11月13日,盐城第十二届沿海发展人才峰会举行,在峰会开幕式致辞中,盐城市委书记徐缨向四海英才发出热情邀约——今天的盐城,正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破题之钥,充分彰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今天的盐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需要,围绕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做好工作,形成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良好格局。

1、紧扣产业所需,千方百计引才。要充分发挥“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集聚效应,实施“名校优生汇盐”、“万名学子聚盐”等系列行动引才聚才。要坚持需求导向,紧扣四大主导产业和二十三条产业链,按照“产业链”构建“人才链”、“人才链”引领“产业链”理念,做大做强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让优势产业成为人才吸附的“珊瑚礁”。要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对急需紧缺人才,将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通过在外设立人才工作站、“人才飞地”等方式加强项目合作,突出“高精尖缺”,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的联动发展

2、坚持系统思维,全心全意育才。要注重从地区和人才发展需求出发“造血育才”,利用大数据平台分类建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信息库,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各类人才成长实际,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育。人才培育不是朝夕之功,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全局视角精准发力,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能力提升需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点培训”,通过院校合作、人才共建等方式,举办技能人才培训班、人力资源研修班、大学生创业培训班等不同班次,全面系统提升各类人才的实践能力。

3、强化人文关怀,用心用情留才。留才的关键在于留心。满足人才的真正需求,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出人才创新创造的强大内驱力。要不断提高人才服务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优化“一站式、一网式、一线式”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人才服务专员,根据人才发展实际需要“一人一策”,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实现人才服务个性化、差异化。要牢固树立“服务为先”意识,常态化联系服务人才,既要甘当服务人才的“店小二”“贴心人”,更要做人才的“知音”“挚友”,着力解决政策奖补、居住出行、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关乎人才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让人才感受到温暖和诚意,以真心换真情,营造栓心留人的人才生态,为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