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大众报》刊登主体班学员文章之 许永斌:“团”聚青年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科研处           审核:            来源:            日期:2023-12-04            [ ]

今日,《盐阜大众报》“理论周刊”刊登我校第58期正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学员许永斌的《“团”聚青年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一文。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农村,主体为农民,生力军是青年。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助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让乡村成为新时代青年建功立业的新热土。近年来,建湖团县委全力做好青年助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把乡村打造成青年人才干事创业的大舞台、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增长才干的大平台,广泛动员青年投身乡村广袤天地,用青春书写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用汗水创造助力振兴乡村新业绩。
   以政策宣传为关键,号召青年参与乡村振兴
   以“情感”为先,密切联系青年。切实从自身发展需求角度出发,发挥共青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青年组织积极发挥宣传动员作用,灵活多样地开展活动。
   以“务实”为首,强化分析研判。及时分析研判青年特别是高校在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形势,积极发挥团属新媒体矩阵作用,加强乡村振兴有关政策的宣传,主动与相关高校对接,尽快推动形成“校地共建”,鼓励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返湖助力乡村振兴。
   以“创新”为要,丰富宣传方式。拓宽以图文为主的公众号宣传方式,开展视频音频等“互动式”传播,推出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的比赛项目,将社会热点与本土文化相结合,适时宣传推介家乡。
    以特色产业为重点,鼓励青年参与乡村振兴
    聚焦特色产业,促进“湖有名片”。围绕建湖大米、大闸蟹等特色种养业,创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镇,展现“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打造建湖名片,提升在外青年家乡自豪感,为其返湖创造集聚优势。
   深化新兴业态,强化“湖有新颜”。积极推进“直播带货+农业产业+新零售”模式,推动电商孵化工程,充分利用各类节庆活动,带动形成新兴业态产业,增强在外青年文化认同感,为其返湖打造生态和技术矩阵。
   鼓励青年创业,保障“湖有强雁”。青年学习新技术的能力较强,可与农民相配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共同提升特色农业产业质量和效益。
   以资源配置为引擎,吸引青年参与乡村振兴
   完善基础设施,“安”定青年情绪。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大学生返湖,为返湖就业创业人员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助”力青年成长。依托青年之家、青年学习社等团属阵地资源,为青年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继续打响“与你相‘建’,共赴未来”青年交友联谊品牌,提供交友联谊平台,帮助青年人才找到归属感。
   落实政策保障,“惠”及青年待遇。完善人才补助工作,给予返湖就业大学生交通、购房、租房等资金补助,完善医疗待遇、子女教育等待遇保障,让人才待得下、留得住。
   以人才需求为核心,留住青年参与乡村振兴
   建设“青”字号实践平台。积极开展高校“三下乡”项目,通过“乡村调研+帮扶实践”相结合模式,培养一批有技术、有能力、有情怀的“三农”人才队伍,让青年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土心”。
    提供“青”字号工作方案。通过积极宣传等方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让青年人才深切感受返回建湖建设家乡大有可为。关注“高精尖”农业技术和青年管理人才,重视相关青年“土专家”、青年“村干部”、青年“田秀才”等“乡土”青年的培养。
   实施“青”字号品牌项目。联合高校开展“乡村振兴”计划推介会,介绍本地发展状况,将相关岗位需求精准投送给建湖籍在校大学生,加大乡村振兴对青年群体的吸引力。(科研处)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