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先辈志 奋斗不负时——电影《1921》观后感
发布:办公室           审核:办公室            来源:            日期:2022-07-22            [ ]

100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100多年前的斗争是怎么样的?100多年前的中国青年是什么样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有幸在党校能够静心的观看电影《1921》,在历史书本了解的基础上,对那个最坏但却孕育着希望的年代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100多年后的我们该做些什么有了更多的思考!

道不同不相为谋,志相合山海咫尺

影视开篇,当陈独秀被军阀逮捕关进大牢,他隔着狱栏坚定不移地对李大钊说出:“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当其出狱时,李大钊带着众青年,冒雨相接,二人意识到建立一个强有力组织的必要性,于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那时的斗争环境、那时的交通通讯、那时的微薄力量下,是何等的信仰支持他们置生死于度外,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并坚信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建党成功!这样的场景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可以说,革命的曙光正是在这样一群人坚定地信仰中初现,令人泪目、令人崇敬!

对比先辈们对救国救民有着坚定的信仰,彼时同样是共产党人的陈公博和周佛海等人,对于共产主义的执着程度可能远远比不上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这也为后续的个人发展做了伏笔。而另外的一群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信仰。已经熬了十年探长的黄金荣追逐的是他梦寐以求的华人督察长的位置,为此玩弄权术、警告威胁,甚至牺牲数百上千人的性命;彼时的蒋介石则是痴迷于在股市中赚取巨大利益……而他们的存在则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更多人的真实写照,走的是一条更容易的路,这就更加凸显了共产党人的艰辛不易。

由此可见,信仰实乃前进之力、行动之源。现如今,社会思潮错综复杂、舆论引导潜移默化,挑战依旧是无处不在,更需要我们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走邪路歪路,在新思想的引领下正确前行。

一朝火种燎原势,百姓从此变人民

整部影片下来,李达夫妇可以说是影片中的关键人物。当李达夫妇在阳台感慨连火柴都要用日本造的,愤怒的说出“偌大的中国,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的时候,不仅仅是暗示当年生产力之落后,更反映思想之愚昧。而他作为一名出色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无疑是当年的一粒火种,也正是这一批人将共产主义火种成燎原之势。当李达冒着被日本特工跟踪、暴露的危险,执意跑到印刷厂。他觉得自己的文章翻译得不够准确,一定要将已排版印刷的“百姓”改成“人民”。工人不解:“这两个词,有区别吗?”他回答道:“百姓是泛指,人民才是主人。”这与何叔衡夜谈自己因好友同乡中了贡士去觐见太后却不让抬头,所以他决定要抬头看世界、当家做主人的革命原因不谋而合。人民不应是人微言轻、无足轻重的群体,而应是力量无穷、当家做主的主人!

时至今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是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无不如此,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分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体现了百年大党的初心和使命。

风华正茂恰少年,建功立业正当时

相比于以往,整个影片的一大亮点,就是在人物塑造上,并没有把先辈们刻画成沉稳老成之辈,而是注重表现他们的青春洋溢,风华正茂。正如李达通宵后光脚行走于房顶瓦片之上的仰天长啸;正如烟花盛放背景下,教员充满回忆、却又满怀希望的洒脱奔跑,这才是青年人该有的模样。“小马克思”刘仁静不是纯粹的书呆子,会好奇哈哈镜等新事物,也会慷慨激昂地表达真实观点;教员夫妇、李达夫妇同样有新婚夫妇时的热恋、不舍、共情;邓恩铭、杨开慧、李汉俊等人面对生死考验时的淡然从容、视死如归。这些特写和定格都显示我们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热血激情,他们带着对信仰的坚定、对国家的期望、对未来的憧憬,不负韶华,将青春生命化作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实际行动,开启中国历史新篇章。

太平本是先辈定,从无先辈享太平!百年前,面对列强瓜分、天灾人祸的中国乱世,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中国!百年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时代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当代青年同样是风华正茂、同样是年轻气盛,更应在信仰上传承先辈遗志,在精神上传承先辈风骨,在行动上发扬先辈作风,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同为青年,好好努力吧!

(作者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人民政府副镇长,亭湖区、市开发区第1期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龚胜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